幾張圖帶你透視香港公屋





根據房委會公布,今年6月底,輪候公屋宗數已經突破28萬大關,創歷史新高。未來10年政府公屋供應目標只有20萬伙。換言之,即使現在沒有人再申請公屋,也需要長達10多年才能解決公屋需求。可是過去5年,每年都有2萬至3萬戶加入輪候隊列。

回歸初期,政府大量興建出租公屋,輪候個案一度跌破10萬。2002年11月,政府重新定位房屋政策,減少興建公屋,輪候人數再度節節攀升。近年樓價和租金急升,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「私人住宅各類單位租金指數」,11年間租金翻倍增長。為了減低租金支出,基層市民紛紛加入申請公屋。從2005年起,申請宗數連續11年上升,梁振英任特首頭兩年,升幅更高達20%。


一般家庭和長者等公屋要等多久?圖:端傳媒設計部


公屋長期供不應求。香港房委會聲稱目標是,家庭及長者一人申請者可以在3年內獲得初次配屋。初次配屋後申請者若不滿,可有兩次重新配屋機會,但對其後兩次配屋的時間,房委會沒有任何承諾。

根據香港房委會統計,1997年申請者平均需要6.6年才能獲得首次配屋。回歸後,由於董建華政府一度大量興建公屋,輪候時間一直在下降。到2005年,家庭申請者只需1.8年便可獲得首次配屋,長者一人申請者則只需1年。其後樓價和租金連年上升,公屋申請者大量增加,家庭和長者的輪候時間又增至2015年的3.3年和1.8年。

不過,房委會公布的數字並不是事實的全部。2013年11月,審計署發表報告,指有7%申請者等待5年或以上,仍未獲得配屋。


有多少單身青年申請公屋?圖:端傳媒設計部


針對非長者單身人士申請者(57歲或以下),香港房委會於2005年施行「配額及計分制」,每年最多只供應2000個公屋單位予非長者單身人士。但截至2015年6月,輪候中的非長者單身人士已高達14.2萬。


71年
截至2015年6月,輪候中的非長者單身人士已高達14.2萬,香港每年最多只供應2000個公屋單位予非長者單身人士,假若今天開始沒有新增申請個案,亦需71年才能讓全部申請者上樓。


2010年開始,每年都有2萬至3萬非長者單身人士申請公屋,至今累積登記數字超越14.2萬,按配額計算,假若今天開始沒有新增申請個案,亦需71年才能讓全部申請者上樓。


單身青年等公屋?漫漫無期!圖:端傳媒設計部


近年,30歲以下的年輕申請者每年新增申請個案急遽增加,由2001年的2900人,增至2014年的73800人,增幅25倍。平均申請年齡由2001年的39歲,一直下降至2014年的33歲。但在「配額及計分制」下,年齡越高者越快成功申請公屋,從2006年至今,沒有30歲或以下單身人士成功獲配得公屋。


等公屋的單身青年學歷高嗎?圖:端傳媒設計部


近年,申請公屋的單身青年學歷越來越高。從2006年開始,大專及大學學歷的申請者,比率由當年的5%急增至2014年的23%。


香港各區哪裏最多公屋,哪裏最缺公屋?圖:端傳媒設計部


全港18區,唯一沒有公屋的是灣仔。而公屋單位最多的是觀塘區,包括彩霞邨、啟田邨、廣田邨、樂華邨、秀茂坪邨與和樂邨等。


公屋變大又變細。圖:端傳媒設計部


房委會承諾的公屋編配標準,是每人擁有不少於7平方米。而香港關押囚犯的赤柱監獄單人囚室面積,是7.5平方米,房委會訂下的標準可說連囚室都不如。

雖然根據房委會數據,公屋人均居住面積由80年代末的6.9平方米,一直上升到2014年的13平方米。但實際上,這個數據包括了面積十多平方米的大量一人單位,而多人家庭居住的公屋在回歸後則有縮水的趨勢(見另圖)。

以5人公屋單位為例。香港最早期的公屋,單位面積只有約11平方米;後來建成的公屋,5人單位面積一直增加,到1993年的「和諧式公屋」,面積已增加至43.2平方米。但回歸後公屋,五人單位面積大幅縮減。2004年落成的「新和諧式」公屋,5人單位面積只有38.8平方米,較以前縮減一成。 2008年至今落成的公屋,單位面積繼續縮減。

單位面積一減再減,是否因為政府為了提升公屋供應量而做的權宜措施?房屋署署長應耀康7月7日在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上回應這個問題,解釋是為了令單位更適宜居住;他指單位面積雖然小,但改善了對流窗、採光和通風。信不信由你。






(以上内容和图片均来自网路,如有任何版权问题,请与本站联络)


如果你认为这篇文章有用,请分享给朋友吧!

Facebook Google Twitter Reddit Tumblr LinkedIn Email



  2016年11月9日        端傳媒